现在时刻: >>>欢迎访问青海省妇幼保健院官方网站!我们将竭诚为广大妇女儿童的健康服务!     加入收藏  |  繁体中文  |  联系我们  
信息内容 ||  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- 院务信息 - 院务公开 - 政策法规
【主题教育】二十大报告辅导百问 | 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?
发布时间:2023.05.15    新闻来源:青海省妇幼保健院   浏览次数:

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?

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:“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。物质富足、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,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。”对此,要深入理解和把握。

 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,是人类认识世界、改造世界全部成果的总括和结晶。改革开放之初,我们党创造性地确定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“两手抓、两手都要硬”的战略方针。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是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。我们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,不仅强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、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,而且认为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。那种离开精神文明进步的单一物质文明发展,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,不符合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,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。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那种以资本为中心、两极分化、物质主义膨胀、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有着本质区别。

 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,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要以辩证的、全面的、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,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,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,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。我们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,必须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重大原则要求贯穿始终。

  到本世纪中叶,我国将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。这对物质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目标,我们必须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,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,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,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,推进新型工业化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、区域重大战略、主体功能区战略、新型城镇化战略,坚持教育优先发展、科技自立自强、人才引领驱动,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,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,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,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。

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,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,决定着我们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,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思想的引领、文化的滋养、精神的支撑。我们必须更加坚定、更加自觉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,推进文化自信自强,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,传承中华文明,更好构筑中国精神、中国价值、中国力量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、教育人民,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,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。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加强爱国主义、集体主义、社会主义教育,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,在全社会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理想信念、道德观念、精神风貌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,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,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,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,深化文明交流互鉴,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。


   下一篇:  【主题教育】二十大报告辅导百问 | 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? 2023.05.16
   上一篇:  【主题教育】二十大报告辅导百问 | 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? 2023.05.10
最近更新  
   【学习】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问答 2023.12.21
   【主题教育】二十大报告辅导百问 | 如何理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? 2023.05.05
   【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】民族团结进步应知应会知识 2022.09.26
   【学习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 2024.01.19
   【学习】二十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 | 党章修正案为什么增写不断健全党内法规体系的内容? 2023.02.09
   【主题教育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2023.09.19
   【学习】二十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 | 党章修正案为什么增写按照规定向有关国有企业、事业单位派驻党的纪律检查组的内容? 2023.03.01
   【学习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2023.10.12
 
专家简介 更多>>   
 
网站首页  |    |  招贤纳才  |  联系我们    Copyright  2024-2025  www.qhfybjy.com  青海省妇幼保健院  版权所有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地址: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柴达木路487号    电话:0971-3681111   传真:   E-mail:   青ICP备:19001004号        青公网安备:63010202000362号
扫码关注